布拉肠粉、白切鸡、艇仔粥、牛丸面、蜜汁叉烧、萝卜糕……提起广州美食,这份名单可以列很长。有着千年通商传统的广州,在美食方面同样兼容并包,川渝火锅、陕西面食、内蒙古肥羊、北方卤煮等美食也早已进驻。从清淡到麻辣,从肠粉到包子,老广的口味偶尔会变,但不变的,是茶余饭后手中的那杯凉茶,是饮食智慧中的平衡之道。本报将携手广药集团为读者探寻凉茶背后的奥秘。
“近日天气冷暖变化快,打算煲个羊肉鸡内金汤喝,强本健体。”在海珠区沙园菜市场采购原料的焦阿婆告诉记者。煲汤,是每个广东主妇都会的手艺;而食材的搭配和选择,则体现了主妇的智慧。焦阿婆此次煲的羊肉鸡内金汤,性味甘平,可以健脾和胃,消食化积。
同样,遍布广州大小街头的凉茶铺,也发源于岭南人的平衡智慧。南海吹来的湿热水汽使得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身体容易聚火、生病。然而,天地之道此消彼长,大自然给了这里的人们适于药材生长的土壤,人们巧妙地将药材运用于膳食之中,以平衡身体机能,预防疾病。两百年前,岭南人就已经习惯支起茶煲,为家人煲制一锅清热去火的凉茶。这是属于岭南的独特传统。
据史料记载,清代道光年间,岭南暴发了瘟疫,势如猛虎,王老吉不忍众生受苦,激起济世之心,到处寻医问药。最终,他将岭南生长的凉性植物按照“君臣佐使”的原理配成一剂良方,精心煎煮,以缓解百姓之苦。相传1839年,林则徐赴广东销烟,由于水土不服,感染了热症。随从为其寻得“王老吉”一剂,服后痊愈。林则徐登门道谢,特赠大铜葫芦壶,并提议王老吉“悬壶济世,煮药成茶”。此后,王老吉不断熬制凉茶,传承至今。
“老老实实王老吉”深入人心
“老板,来五瓶王老吉。”冬天是属于火锅的季节。在天河区石牌东路的一家重庆老灶火锅店内,刚刚点完菜单的韦先生就招呼老板给每人上瓶王老吉。
如今,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一。1828年,王老吉在十三行的靖远街开设了第一间凉茶铺,向往来商客出售水碗凉茶。这里商旅流通频繁,人们希望可以更为方便地饮用凉茶。王老吉将凉茶原料按照配比做成凉茶包,便于人们携带。
19世纪中叶,为了防止到国外水土不服,广州的通商商人大量购买王老吉凉茶包随身携带。从此,王老吉随着华人的脚步开始走向世界。1903年,梁启超漂洋过海来到美国,在《新大陆游记》中记载了一幅奇妙的景象:被带到这里的凉茶除了受到华人喜爱以外,有些西方人也颇感兴趣,在广州仅售两文铜钱到美国居然能卖五到十美金。1925年,王老吉作为中国产品的代表参加伦敦博览会,成为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产品之一。
经近半个世纪的用心经营,“老老实实王老吉”的品牌深入人心,百余家凉茶铺开遍广州大街小巷,并风行桂、沪、湘等地区。
从水碗到红罐……近两百年间,王老吉形态上的每一次演进,都是对正宗秘方的不断传承,对“悬壶济世”情怀的无限发扬。
凉茶做法已现代化
针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,王老吉匠心依旧,建立起严苛的品质标准,确保凉茶精髓的传承和凉茶品质的始终如一。每年初夏,王老吉需要的原料便会相继成熟。每一种原料的产地都要经过长年考量与谨慎筛选。加工前,质量部门还要再次审查。两百年前的微妙火候和严苛熬制工艺,通过现代技术被传承下来。
水,是凉茶最本质的载体。因此,作为凉茶的每一滴水,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,使水的品质达到生产凉茶的条件,给消费者提供纯正、优质的口感。6道监测点,170项苛刻的指标。这些水和原料从进入罐体开始,便面临精密监测和严苛挑选,即使在生产线的尽头,这样的考验也远未停止。
从天地风物到标准选材,从独特工艺到苛刻指标,百余年前的一碗凉茶经王老吉人世代匠心延传至今,得以发扬并创新成为一罐品质如一的凉茶。而以诚信的精神做好每一罐凉茶,正是王老吉传承百年的根本。